欢迎访问临沂科技网!

临沂科技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科技发展 >详情

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,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的原因

发布时间:2024-08-09 10:35:06 科技发展 0次 作者:临沂科技网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重庆是我国的工业重地,那么重庆的近代工业是如何发展的?

近代重庆由于地处西南腹地,偏僻闭塞,对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接触、交流机会较少,因而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阶段,落后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,制约着重庆近代工业发展,致使近代重庆工业的产生,比沿海城市至少晚20—30年。

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,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的原因

近代重庆工业是在19世纪90年代重庆开埠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。重庆开埠后,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,纷纷在重庆设立洋行、公司,开办工厂,倾销洋货,掠夺资源。外国资本主义在对重庆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同时,也刺激了重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。重庆开埠以后,重庆陆续出现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,它的产生、发展,奠定了重庆近代工业的基础。


近代重庆工业产生的最初形态是城市工场手工业,而首先出现的民族工业是火柴业。1891年,川商卢干臣将他在日本创办的自来火厂(即火柴厂)迁回重庆,在王家沱、大溪沟分别建立了森昌泰、森昌正两个火柴厂。两厂资本为8万两白银,年产火柴12.6万箱,并获清政府赋予售卖专利25年的特权。是为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,也是四川和西南的第一家民营工厂。到20世纪初,重庆火柴厂发展到6家(内有2家是日商,1家是德商),形成了与上海、天津等沿海火柴生产中心三足鼎立的局面,并在火柴业里产生了重庆最早的民族资本和近代工人。

此后,棉纺、冶金、玻璃、电力、丝纺、采煤等近代工业也相继在重庆出现,并在四川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。以棉织业来说,自重庆开埠以后,洋布洋纱大量涌入,一时间占领了重庆市场,重庆传统的手工纺纱织布遭到重创。同时又刺激了重庆棉织业的勃兴。20世纪初,重庆陆续引进一批日本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铁轮织机,先后办起织布厂。先进的织机不仅生产效率高,且产品质量好。如裕源厂生产的“花旗”牌印染布,质量已超过洋布,畅销省内外。这种利用洋纱织布的工厂,使原来乡村和城镇手工织业遭到冲击。近代重庆棉织业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重庆社会的演进。
(重庆第一家近代机械纺织厂——三峡染织厂)


1905年,官办的重庆铜元局成立,用德国和英国进口机器设备制造铜元和银元,促进了重庆冶炼业的发展。后逐步扩充设备,转向兵工生产。(重庆第一家近代机械企业——重庆铜元局)

近代重庆工业初创时期的特征,一是其工业的产生是帝国主义资本侵略的直接结果;二是其工业资本来源多样化,以民族资本中的商业、金融资本为主;三是其工业资本的投向主要集中在轻纺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;四是工业生产水平低,以工场手工业为主;五是其工业水平在四川虽然处于突出地位,但滞后于商业的发展,且发展程度低,规模不大,在全国工业中所占比例很小。虽然如此,但它们却是重庆近代工业的开端,为日后重庆成为中国的工业重地打下了基础。

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,没有什么秘密,只是我国近代国情和世界形势促使了重庆工业的发端。

▲重庆市▲

重庆从历史上,就是一个天文地理极度恶劣的地区,如果没有近代世界形势的变化,现在的重庆十有八九连一个四线小城万县(现重庆万州区)都不如。1937年,重庆的人口不及30万,据四川省1925年《邮政统计》记载,当时万县人口就达到756566人。如果没有日寇侵略中国,万县(现万州区)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川东南最大的城市,超越重庆。

不幸的是,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南京陷落,国民政府被矮寇追赶到重庆,蒋介石被迫把当时的重庆立为陪都(地理恶劣、易守难攻),同时把中国几乎尽数的经济、文化、军事设施迁到重庆,重庆才从一个破烂的码头村落,变成了民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,人口几乎增长了3倍,达到123万。人口、财富、军事的集聚,让重庆工业有了第一次爆发式大发展。

▲抗战时期的重庆▲

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,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,对我国虎视眈眈;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蠢蠢欲动,叫嚣反攻大陆。面对来自国际上和蒋介石集团的威胁,我国决定把一部分军事、工业基地进行搬迁、重建,这就是著名的“三线建设”。

在三线建设中,国家主要对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.68亿元巨资(当时可是天量的),涉及600多家企、事业单位的重建、搬迁、合并,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,几百万工人、干部、知识分子、解放军官兵投入到了三线建设。

▲三线建设时期的重庆▲

其中,当时的四川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,而重庆又是四川三线建设最大、最主要的受益者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1964年到1966年,涉及中央15个部的企事业单位从北京、上海、辽宁、广东等12个省市内迁到重庆地区,内迁职工达43 488人。在重庆迁建、新建的项目有200多个,仅对重庆地区的直接投资即达42亿元。此外,1964年下半年至1967年,在重庆地区进行的“三线建设”项目中,国家还安排了59个大的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。原长安机器厂、望江机器厂、江陵机器厂、建设机床厂、空气压缩机厂、长江电工厂和嘉陵机器厂等至今对重庆有重大贡献的厂家,都在三线建设中投入巨资进行了改扩建。今天重庆人引以为豪的长安汽车,就是原长安机器厂。四川省还对重庆冶金、化工、机械工业项目进行配套建设。在三线建设”末期,重庆已经形成了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纺织、食品五大支柱产业。

▲长安汽车▲

三线建设时期,四川省对重庆交通项目也进行了大量投资。先后有川黔、襄渝铁路的修建,嘉陵江大桥、涪江大桥、朝阳桥的建设,以及各港口、码头、机场的新建和改扩建。

通过“三线建设”,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,电子、造船、航天、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。至1980年,“三线”新建企业加上原有兵工厂,重庆地区拥有38个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,固定资产原值达18亿元,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20%。

▲嘉陵江大桥▲

从三线建设四川省对重庆的重点投资,可以看出,重庆的发展离不开四川省的全力投入,四川省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重庆的亲爹加奶妈!

通过抗日战争时期国家中心内迁,通过三线建设,让重庆从一个山村鱼码头,一跃成为我国主要的大城市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蒋介石在台湾发展军工科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